原文来自在抖音中对一位澳洲CS硕的回复
总体来说错过第一志愿的文科来地科,我很开心。因为地理包罗万象,可以提供丰富的思维视角(兼具自然和人文)和实践资料(对万物的理解和好奇),我们笑称“名词+地理学”就是单独一门学问。
我在书里和老师们身上学到很多对“相对”的理解,比如尺度(时间长短、空间大小)的相对和观点(遇事不急定性,要看理由)的相对,这些对我处事也有很大影响;
地学是有“学派”的,体现在教学和工作方法上。南方有岭南学派,倡导“野外工作、博览群书、努力创新”。北方也有对应的学派、不过没体验过,听老师说是侧重实验方法。不管那一边都没有失去对一手材料的热爱,入学时候就被引导“地学人要满山跑”,我们也蛮多实习会考察本土和域外的地理特征;
在上述的夸夸之外,我也是大学生的一员、对学院和学校的某些决策颇有微词[看]
学业外再来说生活,受学习知识的影响,我看世界有了新观点。最体现在旅游目的地,中学还喜欢扎人堆里,现在喜欢找市区内的工业遗址(我关注城市更新,很多城市厂房改造的很好)和捡垃圾(喜欢带着自封袋和手套扫荡)。在旅游景点参观时候更多是批评哪哪不好,同质化严重的地方实在难爱
小结:虽然您学术上和地科有距离,但自然即地理。
我觉得在生活中关注自然,引发热爱和好奇、甚至去了解一些地理过程,这样的距离就挺好。地理很难帮助人过上更好的生活,但生活里有点地理知识会很甜
有点说胡话,不过这是学到大三的地科生的浪漫想法哈哈哈哈,祝好🤞
发表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