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的工业化进程与产业直接相关,影响工业配置和具体发展情况。自1992年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后,乡镇工业的尽头跃入城市,一方面是城区出现更多工业,另一方面扩大的城区也将乡镇纳入囊中。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对落后产业及产能的淘汰,其中就包括对城区内老旧工业的淘汰。原有的工业用地随之转向居住用地,部分则直接弃置。近年来的城市更新浪潮注意到城市中心区的老旧工业厂房,在中产阶级艺术趣味的帮助下,新的商业形态——文化创意区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。笔者曾在郑州中原区调研部分文创产业园,如今适逢国庆长假,在课程选题的推动下走近惠州老城区,寻踪老旧厂房。
10月2日,避开假期首日的人流,笔者与地信专业的秦同学、设计专业的廖同学一同出校。三人组首站来到惠城区下角街道的惠机旧厂址,问询惠机小区的保安大叔,后又回到大路向南行。途径一片有两只老鼠奔跑的居民区后,终见惠机厂金字招牌。

廖同学是讲一点客家话的韶关人,笔者拜托他询问买菜阿婆。大概是出于对陌生人的谨慎,问答仅以“厂房早就没了”草草收尾。如果按旧厂区拆除建设居民区的用途来看,惠机仅保留门头的行为与郑州国棉厂区类似,新的城市商住综合体取代原有的工业厂房。
过惠机金字招牌后,三人组一路向南,进入910文化创意园。该处建筑曾为惠机的工人宿舍,后改建为办公、培训、展览为主的惠州第一个文创园——910文化创意园。在“惠州邻趣”一篇2016年的投票推文中,笔者发现910的寓意为“9代表整个园区地理状况;10代表门牌号码下角东路10号”,其余传说尚不可得。在其内部,笔者发现名为“惠机制药”的门头,推测为惠机新时代的业务拓展。从园区的企业入驻门类来看,910更类似郑州芝麻街,是在原有工业厂房中萌生出的新商业办公综合体。

自910后,三人组向东抵达惠州当下热门的野岛文化街区。作为惠州较为核心的文创街区,野岛与周边的东坡祠一道延续着水东街的人气。野岛前身是东江酒厂,园区内空置厂房、塔式建筑、小广场等一应俱全,为如今开发改造提供极大的发挥空间。笔者最早在20年底便有探访野岛片区,从彼时尚荒芜、无人入驻的萧瑟,到如今人流汇集、节日活动丰富的文化街区,野岛承担着笔者心中对文创街区理想形态的憧憬。
丰富的商业形态,互动性强的在地性以及对原有厂房的最大保留,让笔者将其与郑州二砂文创园相对应,二者都是可供游人自由探索的城市休闲空间。

中途无休,继续向东,笔者一行人跨江到达水口街道茂森文创园。惠州的经济-文化纽带是南北向的,这可能与江边城市的发展轴线有关。相比较沿江而修、景观道一般、曲折环绕的公路,垂直于河道走向的道路更能串联起城市不同的区块,由基建差异带来的公共交通南北向联通对居民出行有极大影响。体现在本次出行中便是众多打车体验,以实现笔者一行一路向东的目的。
东进的最后一站是茂森文创园,与其同在的建筑物多为工业区,大抵都是现代建筑。在茂森文创园的北边是茂森冠名的商业办公区,笔者一行在进入参观时被拒,后被保安推荐至南边的文创园。茂森园区整体来看更像是一个新兴但未蓬发的商业综合体,其对自身的定位也是“新生力办公集群”,与正在兴建的天安数码城科创公园有相似之处。

总体来说,笔者本次的出行验证笔者曾经思考过的老旧厂房改造的三个方向。未来的课程论文也会围绕相关的论述展开,笔者也会进一步探索城市工业遗产。
最后,展示一下在当晚拍到的“三”字云,顺祝惠州早日战胜疫情。

发表回复